文无秘诀,但有规律;文无定法,但需得法。机关综合文稿起草主要是为机关领导开展工作及推动机关各项工作服务的,是一项思想性、理论性、实践性、时限性和务实性都很强的工作,除了涉及一般法定公文外,还涉及大量事务性文书如领导讲话、工作总结、报告、计划、方案、思路、要点、情况汇报、典型经验介绍、调研文稿等等。可以说,这些文稿起草,既要讲求“文以载道”,表达思想,体现政策和措施办法;又要讲求“成文之法”,遵循规律,合乎规范和格式“体例”。笔者曾在县级政府机关和基层有关单位办公室从事过多年综合文稿起草工作,对其实践操作过程有一定的认识和体会。现不揣冒昧,择其要点而谈之,供从事文稿写作的同志参考。 & }! l j! g( O3 d' t v/ E* e# _5 O4 |! P& v3 l
一、切入点:把握领导意图。意图不明,主旨不清,行文就没有重点和方向,心里就没有底数。这是文字工作者的切身感受,也是文字工作的“大忌”。从文秘工作的性质特点来看,综合文稿实质上是一种表达领导思想感情、体现领导工作个性、展示领导精神风貌的重要载体;它的起草工作与文学创作的最大不同亦或显著特点,就是“因时为文、奉命而作”,因此,起草工作必须“唯领导意图是瞻”;其成功与否,也首先取决于所服务的领导是否认可和满意。如果一篇文稿不能体现领导的“意图”(包括领导的思想意识理念、工作态度作风、思路及方式方法,乃至于语言表达的风格习惯和特点等),或是不合领导的“口味”,那么,即使写得再好,也终究是徒劳无功,白费力气。因此,综合文稿的写作,必须强调“意在笔先”、“意图先行”,必须把准确领会和体现领导意图尤其是工作意图作为起草工作的切入点和先决条件;否则,难以达到领导满意的程度。可以说,把握了领导的意图,就等于是把握住了文稿的“要旨”、基调,把握住了行文的重点和方向,文稿起草工作也就成功了一半。当然,实际工作中,领导意图的体现或把握有着许多不确定的因素,会出现诸多“难点”、“疑点”甚至“盲点”问题。比如:有时领导只是简单地提出一两个问题,或只是粗略地交代几句话,更多的是需要我们去做大量的揣摩、延伸、拓展、补充、细化和完善等等“拾遗补缺”工作,才能使之明晰化、条理化、系统化。现实工作中,有时还常会遇到“上午给题目,下午要文稿”或是领导授意不清等“意外”情况。这就需要我们凭借经验予以灵活把握或机动处理。这种把握和处理,显然离不开平时工作中的悉心观察、体验和领悟,以及相关经验的积累。我个人感受较深的是,做好领导意图把握工作,也有一个“磨合”的过程,其关键点在于要在“三个不断”上下功夫,即:一是要不断了解领导,重点了解其理论素养、思想内涵、决策工作取向;二是要不断适应领导,重点适应其思维特征、性格特点、语言习惯;三是要不断学习领导,重点学习其领导艺术、道德品质、人格魅力。只有通过这种有意识的了解、适应和学习,才能使自己的思维理念与领导形成“合拍共振”,在文稿起草时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促进文稿内容与领导“意图”的有效对接,并在文稿中充分体现出领导的风格特点,实现准确表达领导“意图”的目的。: y4 T3 R9 \: v, u3 e4 d4 K8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