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统计分析写作的特征与规律
, Z- ~. a& g( x% i ^# z 1、统计分析写作的概念 4 P3 z/ B3 Z) m1 d
统计分析写作,就是作者依据文章写作的要求,运用书面语言,对客观事物予以统计认识与统计表现的过程。 7 _! m( A! {+ {) D0 @
2、统计分析写作的特征
5 _$ d( Q! b* A2 l2 U (1)应用性。统计分析写作是工作性质的写作,属于应用写作。应用写作的最大特点是求实。文章要符合实用,内容要求真实,这同文学写作的虚构、只要求艺术的真实是不同的。所以,在认识事物时,主要运用逻辑思维;表现事物时,主要采用常见的、稳定的格式和通俗的语言。至于文学写作中的形象思维,神思飞越的感情和想象,曲折的结构与绘声绘色的语言,在应用写作中实不多见的。
. w6 s" X2 I$ P (2)专业性。统计分析写作是统计工作的写作,具有专业性,必须围绕“统计”二字进行。认识事物要运用统计思维(数量型、总体性);表现事物要使用统计语言(统计数字、统计图表既有统计内容的文字表述)。 & j9 e8 e3 @5 N0 }' I5 \8 ]
(3)贯通性。从写作的选题、取材到文章的构思,都同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有关。所以,不能把统计分析理解为是各项统计活动结束之后才开始的,这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 1 X5 I3 A' x: ?2 ]1 r4 V, h
(4)综合性。统计分析写作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的精神劳动。统计分析的材料,不仅来源于某项统计活动,也来源于该项活动之外的广博知识和丰富经验;进行构思时,不但要运用统计分析方法,也要运用其他分析方法和文章构思方法;文字表达时,不仅要运用统计语言,也要注意语言的精练和生动,还要有一定的文采。 5 S: ? d5 j" V3 t
3、统计分析写作的规律 " E' |2 P4 Q3 R1 U
写作学认为,写作的基本规律是“意化—雏形化—物化”。所谓意化,是写作对象(客观事物)刺激人们的感觉器官,由传导神经系统输入到大脑,经过人的感知进入意识系统,然后形成认识的转化过程。这是存在向意识转化,是写作的第一次飞跃。所谓雏形化,就是把意化所形成的概念、表象等认识进行创造性地再加工,赋予新的感情和思想,并按文章的要求孕育出一个内在的雏形建构,这种创造性地再加工,是意化认识的升华,是写作中的第二次飞跃。所谓物化,就是运用书面语言形成能看得见、摸得着、具有物质形态的文章。这是写作中的第三次飞跃。任何写作都必须经过这三次飞跃。所以,“意化—雏形化—物化”是写作的基本规律,是任何写作都不可避免和改变的。 + g! c: ~6 Y" L W+ T
统计分析写作,当然也不例外。基本规律体现在统计分析写作上,特殊表现为:社会需求适应律、量质辩证认识律、数文结合表现律。 ' Q% \) ^8 r6 \: \! n6 N* H0 H, Z. U0 a
统计分析写作必须要适应社会需求,如果不适应,统计分析写作就失去意义。只有经常地研究社会需求,从选题、取材以及思想观点等方面努力适应社会需求,统计分析写作才能发挥较大的作用。 ( E. y0 p* [0 k
统计分析写作是运用统计方法去认识事物的,特点是在定性认识指导下,从数量分析入手,进而达到新的定性认识。这种“质—量---质”的认识过程,是统计认识的必然过程,因而成为统计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规律。
4 L' e; W" z: j: @. z8 ?/ V 统计分析在布局谋篇的构思以及执笔行文时,必然采用统计的文体和统计的语言,通过数字与文字相结合的表述,反映客观事物量与质的辩证关系。
! z ]6 f- K! T G! j- _ 二、统计分析报告的种类和特点
% P2 L6 w6 ?" r1 ]5 ] 1、统计分析报告的概念 ) Y% ^9 I8 s5 `5 t6 R! j, u
统计分析报告是运用统计资料和统计方法来研究、反映社会经济情况和规律性的一种文章。
9 S7 E: @* Q" q9 ^3 I (1)统计分析报告不是统计数字的文字化,而是一种文章。既是文章,就要遵从文章的共同规律,讲究写作方法。
/ Q/ W% Y3 U) }- N" z9 @$ _ (2)统计分析报告的写作对象是整个社会经济以及自然与科学技术对社会经济所发生的影响。 $ A$ s7 R3 f& Z
(3)统计分析报告的主要功能是研究和反映。这里的研究,就是对社会经济情况全面深入的认识,反映就是用文字进行交流和传播。 9 @0 W6 Y! Y6 `8 y* t+ c
(4)统计分析报告的基本特色是运用统计资料和统计方法。 6 T' o- }# ^4 F5 \) [7 w8 J' i
2、统计分析报告的种类 1 [* t% ?9 n+ i4 _- Q& S
(1)按统计领域,可分为工业、农业、投资、交通、贸易、人口、劳动工资、人民生活……等。 + w' l( ?1 \' ?1 t6 H
(2)按对象,可分为微观、中观和宏观。微观的统计分析报告,偏重于研究和反映具体的经济行为和效果;中观的统计分析报告,偏重于研究和反映具体的经济行为综合现象与总体效果;宏观的统计分析报告,主要研究和反映社会经济各方面的联系和比例。当然,这种划分不是绝对的。
, @4 s W8 S1 J5 m' b4 \ (3)按内容范围,可分为综合统计分析报告和专题统计分析报告。
4 J5 ~+ L; u( }3 I3 V (4)按时间长度,可分为定期统计分析报告和不定期统计分析报告。
5 E! }. K( X- L (5)按写作类型,可分为说明型、快报型、计划型、总结型、公报型、调查型、分析型、研究型、预测型、资料型、信息型、微型、综合型、文学型、系列型等。
. v' o3 w: Q. H8 R 3、统计分析报告的基本特点 # \* A+ O2 g6 k0 r
实用性、总体性、数量性、准确性、通俗性、时效性。
' f7 @, b2 q. t% D( n 这六个特点是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实用性是统计分析报告的目的,其他五性为目的服务,没有目的,五性也就失去了意义;准确性是统计分析报告的生命,有了生命,其他五性才有活力,才能站得起,立于不败之地;总体性和数量性,既是方法也是特色。有了方法,才有实现目的的桥梁,有了特色,统计分析报告才能在信息世界独树一帜;通俗性是开路先锋,有它鸣锣开道,统计分析报告的观点才能在读者的认知领域中畅通无阻;时效性是战机,统计分析报告失去了战机,也就失去了一切。 ! [ D) I6 V' Q6 s7 x5 X
4、统计分析报告写作的五个阶段 4 W4 W2 y7 f. C2 z; |
统计分析报告的写作过程,一般可分为选题、取材、构思、表达、修改五个阶段。下面逐一详述。
" z- R: g. p9 z! i& W 三、统计分析报告的选题
6 A( S4 j( Z5 q. Z. ?+ w 1、统计分析报告选题原则
2 l& _& L# e1 E) S 统计分析报告的写作,首先要解决写什么的问题。确定题目,对于统计分析报告的写作很重要。“选好了题目就成功了一半”。 : Y; m0 H! m3 ?' W
统计分析报告的题目有三种:一是任务题,二是固定题,三是自选题。确定题目,主要是如何确定自选题的问题。 4 s/ w& N9 p6 ^" e) x# l @
统计分析报告的写作选题,应同时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有实用价值,二是有新颖性。具体应遵循以下四条原则: 4 A* @ x" u: q4 a; n+ T
(1)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来选题 $ \9 Q) [5 g# a
(2)要根据服务对象的需要来选题 / k" b/ H: X7 d }! j5 D
(3)要根据统计设计的要求来选题 3 ?, K5 B' a) N1 L+ D$ ?# K
(4)要根据本身工作条件来选题 ) f+ X" l' b; I: f& _. o9 m
2、统计分析报告选题方法 , t) c+ I) {, k, } ~( x
抓住“三要点”,即“注意点”、“矛盾点”和“发生点”。
7 G' c' h' w% ~% O “注意点”就是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比较注意的地方。
2 a2 ?' \. k+ _4 ] “矛盾点”就是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问题比较集中、事情比较关键、影响比较大、争议比较多的地方。
0 ]3 d* h& z: v" } “发生点”就是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事物处在萌芽状态、人们需要认识但未认识之时,也就是常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联系、新趋势。
( L5 J# ?; H$ t0 O 如何才能发现这“三点”呢? 8 n6 u) _7 h+ I6 H! Q' o: x' X
(1)经常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社会经济第一线
1 K! }3 i& E" }: d$ W (2)经常了解党政领导的意图和工作动向
% c' p; z8 c0 S- @( Y (3)经常走访有关部门
1 o# |6 \1 m, Y) p (4)经常研究统计资料
: m" r a) @$ d: L, B (5)加强理论学习,经常阅读报刊、浏览网页 ! e2 P, C( U9 g& W. b
(6)发挥集体智慧
9 p5 G6 _& V: D, D0 p 3、统计分析报告选题内容 4 z" b4 k" J$ |8 w7 Z( w& B$ B; y+ |
(1)围绕方针政策选题
0 }8 R ?, A# ^! B6 w1 {' W0 N (2)围绕发展规划选题
8 w5 D. O! B0 h2 m (3)围绕中心工作选题
* j+ G% X# `$ O; b (4)围绕经济效益选题
3 ^ x" v; r7 A1 | (5)围绕人民生活选题
8 C% M; k8 Z4 R (6)围绕民意选题 - n( x; Y, x( a6 |. K
(7)围绕横向比较选题
$ j: K& P" O6 F0 h+ _# m# s (8)围绕薄弱环节选题 7 f! d5 D5 C- X- @/ \+ B
(9)围绕形势宣传选题
, z+ @& L- D& @ (10)围绕重要会议选题
* z0 {9 H7 z/ l$ c R' i; B, P8 } (11)围绕发展战略选题 2 ?' z- V+ O# H# y
(12)围绕空白选题 ; Z9 X) O+ S! ]' [4 e: o" d! q
4、统计分析报告选题常见病
; L! s7 j/ q2 h9 V5 p (1)选题想当然,凭兴趣。
0 n7 K$ R2 M0 M5 k0 s" n (2)选题随大流,赶浪头。
* N0 Q; ]/ F# c( O/ _* F0 p (3)选题过大过难。
0 j4 C- E3 ]% f6 E- ?/ b2 X4 I (4)选题过于琐碎。 % L" c. H! z# ^: S8 x; _' R) K
四、统计分析报告的取材
9 _. U @# A6 o8 L4 z- c3 I J 材料是作者为了写作统计分析报告而采集与积累起来的,来自社会经济活动又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的数字、文字材料和其他相关信息。
# ]- {. s/ b5 O/ t) \ 材料的重要作用:材料是精神生产的原料,是构筑文章的血肉,是阐明情况的依据,是支撑观点的基石。 5 O- [& l) D8 n; I7 r+ t
材料的分类:(1)统计资料,包括定期报表资料、一次性调查资料、统计整理资料、统计分析资料、统计图表资料、统计书刊资料等。(2)调查资料。(3)业务资料。(4)见闻资料。(5)政策法规。(6)有关言论。(7)书籍资料。(8)报刊、网络资料。(9)横向资料。(10)其他资料。
! w/ G7 {! K9 `6 c/ N 材料的审核:(1)对统计数字的审核,主要审核它的科学性、准确性、代表性、可比性、完整性和时效性。(2)对文字材料的审核,主要审核它的真实性、典型性、新颖性。(3)对其他资料的审核,重点是准确。
- y0 U, G4 b2 `: c 五、统计分析报告的构思
3 N+ t/ h3 d1 Q7 z/ K 构思,就是作者在孕育文章过程中所进行的思维活动。这种思维活动,也就是作者依据对客观世界的思考、体验、感受,全面设想文章的内容和形式的“预构”过程。这种思维活动,是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来进行的。
0 _& _! j1 V6 m* r1 j; U7 \ 1、统计分析报告构思特点
' C' ?0 `" w4 y' P( R! b5 q0 Y (1)构思主要是抽象思维。统计分析写作是应用写作,其目的在于实用性,要向领导和社会各界传播信息,反映情况,并提供决策依据。因此,统计分析写作必须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对客观事物要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正确地加以认识。所以统计分析报告的构思,需要客观、冷静,不许有文学型的想象成分,不能随便掺杂个人情感。它注重事物的具体形象(有时候也会有些形象描绘),着重揭示事物的本质、联系和规律。这种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的思维过程,是用严密的逻辑推导形式组织起来的,这就表明统计分析报告的构思,主要是抽象思维,这同文学作品的构思(形象思维)是截然不同的。
* S! G3 z/ d D! B7 W2 S (2)构思主要是量与质的辩证思维。统计分析报告的抽象思维,主要是量与质的辩证思维,可称为“统计思维”。统计思维的主要特征是:1)思维的“词汇”,要运用一定的统计指标(统计数字)及与数字相关的其他概念;2)思维的材料,主要是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的资料及其他相关材料;3)思维的内容,侧重于量与质的辩证关系,以及从中生发、展开的其他内容。4)思维的方法,主要用统计分析的方法以及相关联的其他方法;5)思维的运动,着重于“质—量—质”的逻辑推理。
+ p, T- F: M9 u# T2 ~2 r* c( N5 j (3)构思有一定的思维程序。首先是认识事物,接着是确立文意,之后是选定类型,然后是划分内容,再后是分部思考,最后是总体调整,形成文章。在划分内容是,也常常是先摆数量情况,接着对数量进行分析,然后推出质的结论,并揭示新的问题,最后提出一些措施和建议。当然,这种思维过程也不是绝对的,不是刻板的规定。 ' _; L6 e4 R& l* {
2、统计认识事物的一般过程
0 J$ B) x, g+ T* p8 L; _统计思维认识事物的一般过程是:从单项到多项,从表层到里层,从静态到动态,从此事到彼事,从本质到规律,从现实到预测,从情况到对策。 : E! z7 I4 t# X
3、确立文意的原则和方式
* V! d" n9 w7 k* D# i2 ]4 c统计分析报告的文意,是指文章的基本观点或中心论点,也可成为主要内容或中心内容,有时亦称为主题。文意是统计分析报告的灵魂和核心,决定统计分析的内容和形式,决定统计分析报告的价值。 7 y4 }; p% }) h# j7 o9 g& \
提炼文意应遵循的几条原则:1)从实际出发。2)要有新意。3)内容要正确。4)观点要鲜明。5)事理要集中。6)意义要深刻。
) R' p: T- m \3 e/ g' x* T* |确立文意的几种方法:1)题意框定法。2)观点综合法。3)比较提炼法。4)综合提炼法。
- A3 S; ~, h6 D$ U6 Z( _. a 4、选定类型(略)
7 I6 P1 s# W' G/ y. t- O% d 5、划分内容的方式 1 u; c/ |! C, B& b; ]
统计分析报告的内容划分,常用有以下几种:1)多面展开。2)内部剖析。3)纵向分段。4)横向联系。5)事理深化。6)多元组合。 & l7 D! v# s& ]6 F
6、分部思考的几个环节 - [% k; Y( C# i) o4 n
统计分析报告的大体内容划分成各个组成部分后,接着就是对各个部分的内容进行思考。分部思考使统计分析报告的内容、形势更趋具体化。
/ T& S4 j" V" A) G 分部思考有这样几个环节:1)展现全部内容。情况、问题、前景、建议。2)确定分论点及小论点。每部分内容,有一个观点的,也有几个观点并列的。3)选取材料。 ! s& E3 ?# E2 q) P! w( [
六、统计分析报告的求新
( ^! }* B5 w3 \0 i2 T 在阅读文章时,人们常有这样的体验:对于陈旧过时的观点,人所共知的材料,平淡无奇的叙述,人云亦云的议论,总是一目十行,一带而过。而有新意的地方,仿佛文字在跳跃,在闪光,使我们眼明心动,豁然开朗,有时不禁拍案叫绝。这就是新意的魅力。 $ N' Z% z& W4 w( F" F8 z
所谓“新”,一是客观事物本身的新,另一个是主观认识的新。主观认识的新,又分为第一次体验或发现的“真新”和进一步深化认识后的“翻新”,翻新更是一种常见的新。 - b6 T* N( J ~. i L
对于文章写作来说,“新”包括着内容新与形式新。统计分析报告着重的是内容新。 8 U8 h7 Y% `+ x6 N8 p% L C! m6 S
1、创造性思维。
2 j( U+ d2 k, Z/ B2 F. B 所谓创造性思维,就是在思维过程中,能冲破各种障碍的束缚,在前人、他人的基础上,对客观世界有新的见解、新的发现和新的突破。
+ k4 u' f( n7 R8 d* `" B8 [; n! B 1)独立性。写作活动是受作者的认识、情感和意志支配的。在写作过程中(包括任务题的写作过程),对于客观事物的认识,对于文章内容与形式的思考,都离不开作者个人头脑的加工。如果作者自己没有选题的独立性、构思的独立性、提出见解的独立性,也就谈不上创造性。所以,独立性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 [1 x! P. S' S# A% }" k+ y 2)求异性。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点是求异,而不是求同。只有求异,在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时,才能有不同于前人或他人的新见解、新发现和新突破,统计分析报告才有新意。要求异,就必须在独立性基础上,解放思想,不唯“书”,不唯“上”,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 $ N6 @) ?9 i2 g# F' x
3)联动性。这是指作者的思维由于受到某种启发而产生的联想和升华。包括纵向联动、横向联动和逆向联动。 ' E8 V/ [' i& Y+ @ s: n, T# W
4)多向性。就是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来思考。有“扩散思维机制”和“聚合思维机制”两种。扩散思维是对某一思考内容无拘无束地、甚至是无视逻辑地、向各种不同的方向进行思考。尽可能拓宽思维空间,尽可能迸发较多的“思想火花”。聚合思维是对某一思考内容的某一方面进行集中的逻辑推理,使这一方面的认识一步一步地不断深化,最后挖出有新意、有价值的东西。
, d$ }$ r( G; O9 O, G- C 2、求新的方法 ' V$ L: i1 e5 S% B1 O; p/ p
1)开发新课题;2)选择新角度;3)阐述新发展;4)写出新成就;5)总结新经验;6)发现新问题;7)追寻新根源;8)研究新联系;9)揭示新事物;10)提出新建议。 2 S3 Y1 @+ U; m- Z4 E
七、统计分析报告的标题 , i4 t8 o- t: q) N; G' r
标题也称为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篇名。人们阅读文章,第一眼就是看标题,加之标题常常是文章中心内容、基本思想的集中体现,因而标题也就成了文章的“眼睛”,在统计分析报告的写作中占有重要地位。
! Y( K& R# R/ X7 }# B4 K& _ 统计分析报告标题常见的问题有以下三点:一是格式老一套。很多标题,基本上是《关于****的分析》或《关于****的调查》,这种公文式的标题,运用到统计分析报告中,显得十分呆板。二是题文不一致。往往是题意过宽。如《关于我老秘网市国民经济效益情况的分析》一题,而文章只谈了工业经济效益问题。也有题意过窄的。三是缺乏吸引力。标题无变化,格式陈旧。 7 r U* ~1 V; ]' E) W
一个好的标题,应做到准确、简练、有吸引力。 6 V, |2 u/ [" h8 I* e. h
为了使标题具有吸引力,就要做到新颖醒目、扣人心弦。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方法: & i& S/ }& g. F7 |
1、多用“论点题”和“事实题”,少用“对象题”。试比较: % K! s/ F7 e5 X7 c' e' v" f
关于民营经济的调查
8 J3 ?7 H; z& A3 y! y5 F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6 e! l7 ]# d, d: H0 { 2、适当采用“设问题”。试比较:
2 [8 I2 s( E5 s+ j y 商品库存情况的分析
: |2 A7 T' q1 ]# Q7 C1 ] [ 商品库存何以居高不下 5 a J, d7 Q/ L) h0 S/ ^
3、用具体的事实作标题。试比较:
. c; L* j, O: O, I& n4 o. S 我老秘网市夏粮获得丰收
3 x5 p" |7 J- H& s; J+ ]( C* s- k 我老秘网市夏粮增产十五万吨 1 W+ c+ t D$ o9 [7 u. o
4、用突出的事实作标题。试比较: " U8 \' B" g8 [! b4 f' d
我老秘网市九月份工业增加值增长15%
8 v5 l* w3 U m8 T$ n 我老秘网市九月份工业增加值再创新高
+ v9 O5 a$ ]0 a3 {8 K 5、运用形象的事实作标题。试比较:
+ w+ E2 Y" O% ^ e' ` 我老秘网市耕地面积减少惊人 ; T" t& o% y# a. G+ N' I' Z
我老秘网市耕地面积20年减少一个孟津县
3 c/ d. M& G" s* h1 H! Q' B 6、加重语气。试比较: & |: e" z) ]0 K3 ?
我老秘网市蔬菜价格上涨26%
% [* h$ _2 s5 o: a7 { 我老秘网市蔬菜价格猛涨26%
0 E4 x% c0 D+ G 7、运用对比手法。试比较:
; x) _# @% m8 K3 Z* X 改革使我老秘网市工业扭亏为盈 8 w6 D) L+ D& P& I
改革前五年亏损三亿九 改革后一年盈利两亿五
% U% [$ ~& V% z9 k7 A4 K 8、适当运用比喻。试比较: : ?: I' r3 J u: ^) X8 Y
关于乡镇企业的调查 # \, c z4 K# R3 h6 i1 [
乡镇企业的呼唤 % [% a% \* `8 a" e: B' \% n
9、适当使用有强调作用的语句。试比较:
2 M$ J( E+ d% ?, d, ]% K9 `& L, N 我老秘网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 : Q. L5 s( B7 ^4 w4 j: {+ S
4比1:我老秘网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
p9 `; k7 ~% I9 t8 F+ w 10、适当运用副标题。如:
8 w% E0 e. m; t# Y4 [1 E& h+ Y 在今天与未来之间
9 [" z. j* @3 r' F! [0 T" N ---关于我老秘网市小学生成长情况的调查报告 ) {2 J3 L: k" `% m7 a( E
总之,标题要有吸引力,要防止一般化,老一套,空洞无物,陈词滥调。同时,也要防止华而不实,装腔作势,油腔滑调。
$ G0 t7 w# Y3 w; r, C3 z. H 八、统计分析报告的修改
' C1 H& h( w+ ~: J2 \( X' v) J% _ 精雕细刻出佳品,反复修改出华章。写好统计分析报告,除了要讲究写作方法外,还应该反复修改。修改是统计分析报告的定稿阶段,是进一步深化认识、提高文章质量的过程,是对社会、个人负责的表现。 5 ]; |) n8 k; G
1、修改统计分析报告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4 O& R" Z- {7 q3 {+ s& I! d (1)修改需要“冷处理”。写作统计分析报告时要“热”,争取“一气呵成”,以求文意贯通,语气畅达。但在修改时,却不能“趁热打铁”,需要“冷处理”,要冷静地、从容地修改,以求逐渐深入、完美。
1 U2 Z/ R. J+ Q5 ^: z (2)要正确地听取意见。既要听取领导的意见,也要听取一般同志的意见;既要听取本专业人员的意见,也要听取外专业人员的意见。当然,别人的意见有正确的,也有不正确的;因而在虚心听取意见的同时,自己也要有主见,不能随风摇摆。对于正确的意见,先要在思想上“消化”,真正弄通其道理,想好修改办法后再动笔修改。 1 ] ^& X* b& Q) K/ N
(3)抓住重点修改。统计分析报告的修改当然要推敲某些字句,但这不是重点;修改的重点,主要是采用的数字和情况是否准确,观点是否正确,论据是否充分,说理是否透彻,意义是否深刻。如果注意力只集中在个别字句的修改,加形容词,凑“漂亮”的句子,反而会因小失大。
5 {% `* {# A( o( [* ` m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