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构思是文章成篇之前主观与客观相交融的一个高级复杂的思维过程。如果把公文结构比作支撑房屋的框架的话,那么构思就等于预先拟定的搭框架的方案了,其地位和作用可想而知。学习公文写作重在构思。下面结合个人体会,试就公文(含事务文书)结构形式和构思技巧问题作些探讨。
1 h5 t+ S: x- J/ _8 F6 P% T3 A7 Y. U* }) t3 `
一、公文基本结构形式 : A! o: @0 p4 g# N6 u
0 G: G! z- y5 S: z" a 古人讲“设文之体有常,变文之数无方”,公文结构形式虽然千变万化,但总体上说还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现常用的结构形式主要有三种: % A7 R0 U0 u `3 @ {6 i- v
7 N# Z% Q2 ~: L+ d& W: @
一是并列式。即文章的各个层次(小标题)之间为并列关系。这种形式一般是根据主题的不同侧面来安排的,它要求各个层次必须角度一致,轻重相当,互不交叉,相互间又有内在联系。按照这种形式写出来的材料具有工整明快、条目清晰的特点,其适用范围比较宽泛,尤以报告、简报、计划、总结居多。 * j. W' I' B# [9 \" Z2 \# j
2 w6 T4 Q) v8 S, `( x, T$ Z5 K3 x 二是递进式。即文章的各个层次之间为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进层关系,这种形式一般是按事物发展顺序和人们的认识规律来安排的,好处是主线清楚,内容展开自然有序,给人以道理越讲越深、思路越来越宽的感觉。写领导讲话、工作方案和有些简报常采用这种形式。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形式层次排列位置是固定不变的,必须依次进层,不可跳跃或任意颠倒。: r" c) |- H7 i0 ]6 Z- R7 ^# r
: g; y2 G& I. [4 C% `
三是总分式。即文章层次之间为总括和分析的关系,有先总后分和先分后总两种用法。一般说来,总为概述或结论,分为表象或根据;总为分张目,分为总服务。这种结构式要求:总要总的得体,既高度概括又无空中楼阁之感;分要分的恰当,既具体生动,又无刀锛斧凿之痕。一般写调查报告、工作总结、条例规章等常采用这种形式。
% s( N/ S& A8 ?* I; i1 V' z q
. i0 c$ k3 k H* ~ 二、公文构思基本方法 ) g" G. A! ?8 j5 ]( `, n& D
" j) h9 |) L3 p% Q/ }- d+ _9 E M
公文构思方法依各人思维习惯不同而异,就政工类公文来说,下面几种构思方法似乎比较适用: 8 v8 Q* I# F1 {$ X. @8 p
& l, t0 g' ~. l* s6 X( ?$ x z* M (一)推理立论法。就是围绕作者给定的主题,采用发散型思维方式和由一般到个别的演绎方法,对所涉及问题进行符合实际的逻辑推理,拟定出分论点和写作层次,然后再填充材料,完成构思。这样构思出来的文章立论准确,层次清楚,结构严谨,逻辑性强,有利于强化主题,增强文章的整体感。以一次局领导《在全局基层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为例,构思脉络列表。 & q, w/ o5 t" _7 J
% I% L, P0 X' N& V
(二)列举归纳法。就是围绕文章主题,先把所要写的内容不分大小、不分顺序地一一列举出来,然后进行从个别事实到一般性概念的归纳,该合并的合并,该归类的归类,整理出几个与主题直接相关、观点鲜明、包容性强的问题,编排好顺序。在此基础上,因事立意,因事设题,完成构思。这种方法形成的文章具有内容具体、生动实在、指导性和操作性较强的特点,较适用于会议纪要、计划总结等文体。这种构思方法运用的是聚合思维方式,其构思脉络与推理立论法正好相反,不再举例说明。
" |7 |3 [% m5 ^" n8 O; u+ \- h : H( A$ h2 ~4 c8 O d
(三)抽丝剥茧法。有些公文是专就一个问题或一件事而写的,如专项工作方案、专题报告、专项总结等。对于这类公文的构思,就要抓住事物发展进程或时间顺序这条主线,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层层展开,根据文章表达需要,在主线的适当位置安排层次。这样写的好处在于脉络清楚,自然流畅,使人的思绪越来越开阔,有水到渠成的感觉。凡递进式公文,一般都适于这种方法构思。以一政工部门《实行双向责任制》为例,其构思脉络。 .
1 }8 x4 t4 Q% R
5 }, j+ X4 a9 z' r+ T: i% a$ U 三、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c$ J8 F- N- i9 K4 k% F& S
1 r( f% s |/ ~/ {. 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