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真实决策才能正确。决定中国革命道路的正确选择,大多源于毛泽东亲自调研得来的材料。毛泽东说:“我过去做过湘潭、湘乡、衡山、醴陵、长沙、永新、宁冈七个有系统的调查,湖南那五个是大革命时代(一九二七年一月)做的,永新、宁冈两个是井冈山时代(一九二七年十一月)做的。湖南五个放在我的爱人杨开慧手里,她被杀了,这五个调查大概是损失了。永新、宁冈两个,一九二七年红军离开井冈山时放在山上的一个朋友手里,蒋桂会攻井冈山时也损失了。失掉别的任何东西,我不着急,失掉这些调查(特别是衡山、永新两个),使我时常念及,永久也不会忘记。”' b" O6 ~3 ~7 T+ U! B
这些材料不仅对毛泽东个人成就伟业重要,而且对于我们党干成大事业更重要。所以,在毛泽东诞辰120周年之际,考察一下这些丢失材料的来龙去脉是很有纪念意义的。
' q8 u: ^! v4 v1 _- { 杨开慧与湖南五份调研材料
s% J: X( V* X: O/ W 1925年2月6日,毛泽东同杨开慧携毛岸英、毛岸青回韶山,在家乡搞了几个月的农村调研,写出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7年年初,毛泽东又到湖南农村花一个多月时间搞调研。对于这次调研原因和目的,毛泽东说:“我做了四个月的农民运动,得知了各阶级的一些情况,可是这种了解是异常肤浅的,一点不深刻。”“后来,中央分工我管理农民运动。我下了决心,走了一个月零两天,到了长沙、湘潭、湘乡、衡山、醴陵五县。”
3 w9 ?' L& h s( L% t/ p0 o 毛泽东湖南五县调研是从1927年1月4日开始的,他是以国民党中央候补委员身份下乡考察农民运动。行前,国民党湖南省党部专门召开常务会议,决定派省党部监察委员戴述人陪同,并“通告各县党部,要求协助作好考察工作。”2月5日,毛泽东历时32天的湖南五县考察结束,回到长沙。
4 J! n6 e# h9 R% P P+ y/ n 1927年2月12日,毛泽东由长沙到武昌。下旬,杨开慧带毛岸英、毛岸青和保姆陈玉英到达武昌,与毛泽东住在武昌都府堤41号。. @: |: @, M) P4 W: U0 ^
在武昌期间是杨开慧帮助整理了毛泽东的调研材料。据《杨开慧传》介绍:当时杨开慧正怀孕在身,在照顾两个幼子的同时,把毛泽东带回来的调研材料进行分类、选择、综合,然后用毛笔工整地抄写在纸上。毛泽东根据杨开慧整理的材料,撰写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2月20日两万多字的报告终于写完。3月5日报告陆续公开发表。期间,毛泽东筹备秋收起义,8月31日凌晨离开杨开慧,去安源发动秋收起义,从此成永别。: D. z# m- Z1 A! `: ^0 d6 D, |
毛泽东所说的“湖南五县调研材料损失了”指的是:湖南五县调研的原始材料和经杨开慧整理过的材料。好在这些材料的精华体现在后来公开发表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之中。杨开慧1930年10月被捕,同年11月14日被杀害。妻子被害了,调研材料自然也就没了下落。毛泽东得知杨开慧牺牲后,写下“开慧之死,百身莫赎。”1 Q- d$ T( b/ k2 C
江西“两县”调研与井冈山根据地6 x1 P f2 Y# s u3 `4 i
秋收起义后,毛泽东上井冈山之前搞了一次江西永新县调研,上井冈山之后又搞了一次江西宁冈县调研。5 k3 _3 x4 o) K; m
“永新”调研与上井冈山。《毛泽东年谱》记载:10月中旬,毛泽东在永新县水口村一带开展社会调查,了解罗霄山脉中段周围各县的敌情、阶级状况、土地占有情况、地理环境、物产资源等。通过调研,“放弃了准备退往湘南的想法,坚定了在罗霄山脉中段建立革命根据地的主张。”
! @3 f8 E* K4 K6 l, l4 @. f% H 毛泽东做任何事情,从来不打无把握之仗。搞了“永新”调研,毛泽东心里有了底,他下决心上井冈山搞革命。“永新”调研不久,10月23日秋收起义部队被打散,“毛泽东率团部与特务连撤退,一直跑到井冈山南麓,收集失散人员40多人。毛泽东率领这一部分队伍向井冈山转移。”10月24日,上井冈山前,毛泽东向部队作动员讲话,明确提出:“上井冈山要建立根据地,要求大家一定要和山上的群众及王佐部队搞好关系,做好群众工作。为此,宣布工农革命军三项纪律: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个红薯,打土豪要归公。当晚,率部队上山到达大井,受王佐及其部队的欢迎。”
# V2 a3 ]+ P: S& \5 e1 q8 h. l 这就是说,毛泽东上井冈山的准确日期是1927年10月24日晚。由此,中国革命走上了新道路。可以这么讲,没有“永新”调研,毛泽东就不会上井冈山建立根据地;没有井冈山根据地,就没有1928年4月24日“朱毛”会师,没有“朱毛”会师,就没有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 i5 \" R( J9 D$ U1 P
“宁冈”调研与建立井冈山根据地。“宁冈”调研是毛泽东上井冈山之后,首次进行的深入调查。对于这次调研《毛泽东年谱》只是简要记载:1927年11月“对宁冈县作详细调查,写下宁冈调查。”从《年谱》对毛泽东宁冈调研后的活动记载和有关文献来看,这次调研对于中国革命的成败至关重要。上了井冈山之后,面对艰苦的自然环境和敌人的多次围剿,人们必然要提出,红色政权能否存在下去,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等问题。1928年10月5日毛泽东写出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系统阐明了红色政权能够存在的可能性和必然性。同年11月25日毛泽东又写了《井冈山的斗争》,进一步论述武装割据等问题。1929年12月写了《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批评了党内八种错误观念。1930年1月毛泽东写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直接得出了中国革命必胜的结论。1930年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明确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L/ t6 n8 `: t1 B$ J$ h* s
“永新”调研,使毛泽东下决心上井冈山;“宁冈”调研,使毛泽东下决心建立井冈山根据地。这两次调研对毛泽东选择中国革命正确道路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 |0 N8 V+ `0 M9 C# k 至于毛泽东说,江西两个调研材料放在山里的“一位朋友”手里,这个朋友到底是谁,既没有史料记载,毛泽东1931年以后也没有再提及。
9 z- _7 a. d% G" m( k. g “衡山和永新”调研的特殊意义 f0 r9 w: h) F" }0 F$ N9 z
“失掉别的任何东西,我不着急,失掉这些调查(特别是衡山、永新两个),使我时常念及,永久也不会忘记。”毛泽东为什么单独强调,“衡山和永新”两个调研材料呢?“衡山”调研,是湖南五县调研之一。“永新”调研是江西两县调研之一。因为这两个原始材料丢失了,只能根据《毛泽东年谱》和相关文献分析一下这两次调研的特殊意义。
4 X. T2 l5 d& A- O' c “衡山”调研与中国农民革命。毛泽东反对走马观花式调研,他历来主张下马观花、驻足观花,抓典型调研。“衡山”调研是典型的“解剖麻雀”。从《毛泽东年谱》记载来看,“衡山”调研与湖南其他四县调研相比,调研时间最长、调研的内容最丰富和最细致,收获也最大。“衡山”调研用了8天时间。一共调研了三乡,在衡山县城召开了四次座谈会。4 a u n6 y$ q$ _% _9 C
“在衡山县城期间,还两次视察县农民运动讲习所,同学员座谈;视察县总工会、女界联合会和城郊农村,了解衡山工、农、青、妇、商等各界情况。他把考察到的情况和各种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当他从统计表中看出贫农在农会中占百分之九十时,很高兴。”毛泽东衡山调研的结论是:“衡山县乡农民协会职员,赤贫阶层占百分之五十,次贫阶层占百分之四十,穷苦知识分子占百分之十。这个贫农领导,是非常需要的。没有贫农,便没有革命。若否认他们,便是否认革命。若打击他们,便是打击革命。”毛泽东的结论,为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9 ^4 o! u4 Z" v) `( c
“永新”调研与中国革命道路。毛泽东的中国革命正确道路不是一下就找到的。秋收起义的真实目的是攻打长沙,夺取大城市,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这是当时中央的命令,毛泽东不得不执行。起义后,毛泽东率领部队打了几座县城,连连失败。1927年9月19日起义部队到达浏阳文家市,当晚,毛泽东在一所学校主持召开前敌委员会议,讨论起义部队进攻方向问题。会议经过激烈争论,否定了师长余洒度等坚持的“取浏阳直攻长沙”的意见,“在总指挥卢德铭等支持下通过了毛泽东关于放弃进攻长沙的主张,决定转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山区,寻求落脚点,以保存实力,再图发展。这是从进攻大城市转向农村进军的新起点。”这就是党史上著名的“文家市转折”。) q) o8 A# F. E% }/ D4 K
既然决定到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山区,寻求落脚点,那么,具体到哪个山头落脚?井冈山总面积4000平方公里,毛泽东当时心里根本没底。“永新”调研同样是典型的“解剖麻雀”。毛泽东1927年10中旬若不详细搞清永清县周围各县的敌情、阶级状况、土地占有情况、地理环境、物产资源等。他决不会冒险上井冈山。他若不事先搞清袁文才、王佐的底细,他也不会贸然上井冈山。“永新”调研是决定中国革命道路抉择的关键摸底。) D* w! Z$ O& m4 k' q0 r% W- n
“衡山”调研,毛泽东得出了中国革命必须发动农民的结论。“永新”调研,毛泽东得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结论。这两次典型调研,毛泽东当然不会忘记。* B8 Q, s# a% ^' O. J+ h6 C
考察毛泽东湖南五县和江西两县调研丢失的七份材料,追忆毛泽东与七次调研相关的几篇精典篇章,目的是:共产党人要永远继承和发扬毛泽东深入群众调研的不怕苦精神。 作者:倪德刚
V1 W! u3 q. Z7 ?6 y*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