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颜氏家训》第三篇:《兄弟篇》

[复制链接]
森林之王 发表于 2014-3-16 10:25: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稿修改演播室---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
 
    兄弟篇是《颜氏家训》里的第三篇。主要是谈论家庭成员间的相处问题,认为兄弟之情是除父母、子女之外最为深厚的一种感情,而在男权为主的社会里,兄弟之间的相亲相爱对于整个家族的团结、和睦、治理、稳定是十分重要的。作者根据自己的见闻,同时还论述了影响兄弟友谊的一些不利因素,并提出了防范的办法。  
    【原文一】9 E# w  d+ E# i9 k
  夫有人民而后有夫妇,有夫妇而后有父子,有父子而后有兄弟:一家之亲,此三而已矣。自兹以往,至于九族①,皆本于三亲焉,故于人伦为重者也,不可不笃②。
* o0 ?4 P0 R; l, S1 I( j4 m  【注释】* l2 S2 o" u' I% D7 k3 R! |
  ①九族:指本身以上的父、祖、曾祖、高祖和以下的子、孙、曾孙、玄孙。另一种算法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合为“九族”。
" ]6 @! `* }$ R" [  ②笃:诚笃,忠实。此处指认真对待的意思。" a8 o) Q4 d. S! V
  【译文一】
5 m% _; T4 e2 [% T( J6 f6 c  有了人类以后才有夫妇,有了夫妇以后才有父子,有了父子以后才有兄弟:一个家庭中的亲人,就这三者而已。以此类推,直到产生出九族,都是来源于“三亲”,因此对于人伦关系来说,三亲是最为重要的,不能不加以重视。
【原文二】( r' J! `* ^& D& X! L5 \
  兄弟者,分形连气①之人也。方其幼也,父母左提右挈②,前襟后裾③,食则同案,衣则传服④,学则连业⑤,游则共方⑥,虽⑦有悖乱之人,不能不相爱也。及其壮⑧也,各妻其妻,各子其子,虽有笃厚之人,不能不少衰也。娣姒⑨之比兄弟,则疏薄矣;今使疏薄之人,而节量⑩亲厚之恩,犹方底而圆盖,必不合矣。惟友悌深至,不为旁人之所移者,免夫!3 A6 H, v, N/ d. d& W
  【注释】
& x9 ]/ h) M) z6 |, Z0 v! ~! M  ①连气:又称“同气”。指兄弟同为父母所生,气息相同相连。
0 d8 }8 C! r& |1 ~( y' Q: a  ②挈:提携。3 E7 g. n4 [2 [
  ③前襟后裾:襟,上衣的前幅。裾,上衣的后幅。前襟后裾,指兄弟有的拉父母的衣前襟,有的牵父母的衣后摆。2 r+ _! h0 ]. r4 W* o; j; u; g
  ④传服:指大的孩子穿过的衣服再传给小的孩子穿。# [4 L# j5 C& e# M. S
  ⑤连业:指哥哥用过的经籍,弟弟又接着用。业,旧时书写经典的大版,引申为书本。0 w3 T5 D. U' p- E$ R% a8 y
  ⑥共方:同去一个地方。
! N; X8 w5 F: Y+ ]6 G& m  ⑦虽:即使。0 ^; f# j7 `' h5 ]5 I
  ⑧壮:壮年。古人三十岁以上为壮年。
4 S) ^* \3 t$ J/ [$ }% e  ⑨娣姒(dì sì):兄弟之妻互称,弟妻为娣,后称“妯娌”。
& G* x. c' r  q4 ^4 f  I) R; t  ⑩节量:节制度量之意。: F8 n6 i7 S& }& j6 B0 q
  友:兄弟间相亲爱。
3 b/ T: f  d) @0 C  旁人:其他的人,局外的人。此处指妻子。
( g; ^# N) k# T4 n( [  【译文二】
0 M) q7 _. z9 T- {) ?# U' c  兄弟,同是一母所生,形体各异,而气息相通的人。他们小的时候,父母左手拉一个,右手牵一个;这个扯着父母的前襟,那个抓住父母的后摆;吃饭是用一个餐盘;穿衣是哥哥穿过的传给弟弟;学习是弟弟用哥哥用过的课本;游玩是在同一个地方。即使有悖礼胡来的人,兄弟间也不会不相互爱护。等到他们长大成人以后,各自娶了妻子,各自都有了孩子,虽然有忠诚厚道的人,兄弟间的感情却是逐渐减弱。妯娌比起兄弟来,关系就更是疏远淡薄了。现在让关系疏远淡薄者来决定关系亲密者之间的关系,这就如同给方形的底座配上圆形的盖子,一定是合不拢的。只有相亲相爱、感情至深,才不会受妻子影响而改变关系的兄弟,才可以避免上述情况。
   【原文三】
+ e2 K/ g+ F* I6 k9 A* N6 N( P  二亲既殁①,兄弟相顾,当如形之与影,声之与响②;爱先人之遗体③,惜己身之分气,非兄弟何念哉?兄弟之际,异于他人,望深④则易怨,地亲则易弭⑤。譬犹居室,一穴则塞之,一隙则涂之,则无颓毁之虑;如雀鼠之不恤⑥,风雨之不防,壁陷楹⑦沦,无可救矣。仆妾之为雀鼠,妻子之为风雨,甚哉!
0 X3 s1 i7 e5 p' K! q. c  【注释】
) f) T& z* T: K- u) K& t  ①殁:死亡。% I/ ~* c; G3 x' _% ~( R
  ②响:回声。
9 K. _, N7 P- w( A9 T8 |9 `  ③先人之遗体:先人,指死去的父母;遗体,所敬重的人的尸体。此处的“先人之遗体”,不可解释为父母躯体,而是指兄弟躯体,因为兄弟都是从父母身上分离出来的。
6 H1 P% ~( D& {- k+ c; n  ④望深:要求过高。9 q2 y4 X( Z3 O, i1 Q2 H
  ⑤地:居住。此处有“相处”之意。亲:亲近。弭:消除,停止。此处指解除隔阂,停止纠纷。! i( G+ w- j3 V, u
  ⑥恤:忧虑。
, n! k# J( b9 ^$ B0 w  ⑦楹:厅堂前部的柱子。
$ `. U2 }7 x; T; [3 B* |6 j. {  【译文三】
' M7 N% b# g4 U. |- I5 q% h3 g! p  父母死后,兄弟间互相照顾,应当如同身体和它的影子、音响和它的回声那样密切。互相爱护先辈所给予的躯体,互相珍惜从父母那儿分得的血气,不是兄弟又有谁会这样互相爱怜呢?兄弟之间的关系与别人不一样,相互期望过高就容易产生不满,而接触密切,不满也容易得到消除。就像一间居室,有一个洞就立刻堵上,有一条缝隙就马上涂盖,就不可能有倒塌的忧虑了。如果对雀子老鼠的危害不放在心上,对风雨的侵蚀不加以提防,就会致使墙壁倒塌,楹柱摧折,没法补救了。仆妾比起雀子老鼠,妻子比起风雨,其危害更甚。
   【原文四】
; x0 i3 v! X! y# A) Q  S  兄弟不睦,则子侄不爱;子侄不爱,则群从①疏薄;群从疏薄,则僮仆为仇敌矣。如此,则行路皆踖其面而蹈其心②,谁救之哉?人或交天下之士,皆有欢爱,而失敬于兄者,何其能多而不能少也③!人或将数万之师,得其死力,而失恩于弟者,何其能疏而不能亲也④!0 b1 k! g- h4 C
  【注释】9 \% ?" a5 H; f3 L6 ?
  ①群从:指堂兄弟及其子侄。
& r9 Q, B' L: v8 o! ]/ k- ~  ②踖(jí):践踏。蹈:踏,踩。! k3 V, i; e2 B& c/ o
  ③能多:指“交天下之士皆有欢爱”,天下之士为数多。不能少:指“失敬于兄”,兄为数少。* I9 _* [, J. t" m& H: w
  ④能疏:指“将数万之师,得其死力”,数万之师和己疏。不能亲:指“失恩于弟”,弟和己亲。2 _- j4 C4 Q# j- P  b) h6 l
  【译文四】" ~% o- z! C+ L  f/ v
  兄弟之间如果不能和睦,侄儿子之间就不能互相爱护;侄儿子之间如果不互相爱护,家庭中的子弟辈们就会关系疏薄;如果子弟辈们关系疏薄,那童仆之间就可能成为仇敌。这样,过往路人都可以任意欺辱他们,谁能够救助他们呢?有的人却能够结交天下之士,相互之间都能快乐友爱,而对自己的哥哥却缺乏敬意,为什么对多数人可以做到的,而对少数人却不行呢!有人能统领几万军队,使部属以死效力,而对自己的弟弟却缺乏恩爱,为什么对关系疏远的人能够做到的,对关系亲密的人却是不行呢!
   【原文五】' f9 @' ?0 D9 @( o6 r
  娣姒者,多争之地也,使骨肉居之①,亦不若各归四海,感霜露而相思②,伫日月之相望③也。况以行路之人,处多争之地,能无间④者,鲜⑤矣。所以然者,以其当公务而执私情⑥,处重责而怀薄义也;若能恕⑦己而行,换子而抚,则此患不生矣。  p( u( c& E8 n3 S: [
  【注释】/ R3 H; N! X) Y. Z: U2 k2 y# v
  ①骨肉居之:此指亲姊妹成为妯娌。
& V/ r+ ?& e' ~0 e: W7 T  ②感霜露而相思:感叹霜露的出现还能触发彼此的思念之情。
& u1 o% l* k3 G6 Q  ③伫日月之相望:日月各为东西,总会等到相望之时。
# m1 p# q1 l2 m  b3 B* b  ④间:隔阂,疏远。
: u! ^8 n! d/ p3 E0 k& p  ⑤鲜:少。
) N- W  X6 `$ U8 y" ]# |  ⑥当公务:这里指为兄弟同居的大家庭办事。执私情:指妯娌各为自己的小家室打算。* }4 s- |1 `' p* q4 \$ W- o$ Y. Q
  ⑦恕:宽恕,原谅。
* W* x; R5 o. W: M, O' J  【译文五】
- \0 J8 y" O+ W" Y( }1 ^  妯娌之间,容易产生纠纷,即使是同胞姊妹,让她们成为妯娌住在一起,也不如让她们远嫁各地,这样,她们反而会因感受霜露的降临而相互思念,仰观日月的运行而彼此遥相盼望。何况妯娌本来就是陌路之人,处在容易闹纠纷的环境里,彼此之间能够不产生嫌隙的,就非常少了。之所以能这样,主要是因为大家面对家庭中的集体事务时却出以私情,肩负重大的家庭责任却心怀个人的区区恩义。如果她们都能够本着仁爱之心行事,把别人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那样加以爱抚,则这种弊端就不能产生了。
    【原文六】3 h& L6 |! E+ T, d' d$ b
  人之事兄,不可同于事父,何怨爱弟不及爱子①乎?是反照而不明也。沛国②刘琎,尝与兄瓛连栋隔壁③,瓛呼之数声不应,良久方答;瓛怪问之,乃曰:“向来④未着衣帽故也。”以此事兄,可以免⑤矣。4 Z; A4 I9 r% s: L
  【注释】
; m' O$ E* |* p* `3 f5 ]. y3 m# Y  ①怨爱弟不及爱子:指(弟弟)埋怨兄长爱弟弟不如爱他自己的儿子。
4 s/ Q4 z. d; k- D7 L& g  ]  ②沛国:古时国名。位于今安徽淮河以北、河南夏邑、江苏沛县一带。东汉时称沛国。
0 o% R" `% }, r6 r' {  ③刘瓛:字子圭,南齐沛郡相人。性至孝。笃志好学,博通五经,当世推为大儒。
& x* m, V9 _8 z; `6 Z& T  ④向来:刚才。
0 r; y8 A9 T! [8 F- Y8 v) n: n  r  ⑤免:避免。此处是免除隔阂之意。# M8 T/ i: H% J) C& E$ p  }
  【译文六】7 c+ p/ E6 c8 y
  有人不肯以对待父亲的态度来敬事兄长,又怎么能埋怨兄长对自己不如自家孩子恩爱呢?以此反观就可看出自己缺乏自知之明。沛国的刘琎曾与哥哥刘瓛住房只隔着一层墙壁,有一次,刘瓛喊叫刘琎,连叫几声都没有答音,过了好长时间才听见他答应。刘瓛感到奇怪,问他原因,他说:“因为刚才还没有穿戴好衣帽。”以这样的态度敬事兄长,就可以免除隔阂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2粉丝

83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