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长安老耿 于 2015-9-22 13:21 编辑 4 A3 t- o# {8 v; Y: X
; }- W7 N' R' H8 {3 p- b+ M
阅读文章从什么角度提出问题?
5 \. ?: O9 Z3 p. ~1 c$ S1 W: u% y5 m6 w* e- ?! O/ h( \
网友提问:
* y. e, ~" s* J! C& l7 ]- I# b$ O& d! W& B2 Y1 j6 k
我十分关心的是从什么角度提出问题。; a' x e9 w% K( S# U' i. d y
5 C) L, d$ @* F$ i' o
* u/ D. p$ u6 I# g' f
长安老耿回答:
& y7 f6 c% x6 X0 ]6 s# u( ~! j6 i
) r0 [4 ~8 v+ ]# U* ] 我在老秘网个人空间和新浪博客上发表了《要学会在阅读中提出问题》一文后,辽宁丹东秘书在回复中说:我十分关心的是从什么角度提出问题。这一问,问得非常好!因为,他提出了一个初学公文者普遍遇到的困惑:怎样在阅读中提出问题、从什么角度提出问题?这就涉及到阅读文章乃至观察事物的立场角度。由此,我想到了苏东坡的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的正是观察事物的立场、角度。我还记得,凤凰卫视在谈到“评论”时说:评论不是结论。评论只是提供了一个看问题的角度。可见,看问题、提出问题的角度多么重要。
- _# S2 _. C6 X5 o( J8 Z" y. d不仅仅是提出问题,广而言之,阅读后发表意见也同样有个角度问题。我在回复中说:
: Z+ |7 x# i& m7 n7 t$ `/ _* y3 I1 ?8 L8 N1 k! m
其一, 可以从正面角度提赞同的意见,或者对文章从正面予以评价。你赞同作者什么观点?赞同,不是一味地灌水,说客套话,而且要把你赞同的理由说出来,为什么赞同?6 a& ^* ~4 Q. p5 d( G
: D. y" \, @- ^7 ^& G3 u0 `, O
比如, 老猫在回复中说:“老耿指点得对,这也正是老秘网多数文章设置回复可见全文的初衷。只可惜,相当部分网友点评时未经思考,一顶了之。好文章看得兴奋没用,读后有所思,有所疑,有所触动,最好能用语言文字表述出来,那才真是你的。愿与大家一起共勉”。6 ? N8 U6 w- D% D: Z, j4 U7 ~
% G5 |3 i" s/ G
又如,我在《筒评一则小通知》一文中,从正面对这则通知予以肯定:这则小通知值得一读。其一,通知虽小,要素齐金。其二,文字精炼,下了功夫。其三,适应场合,风格亲切。其四,它是原创,未用模板。
1 i0 [# j. Y& u8 V5 J* ]5 b! x p: v5 ~7 _2 a6 F" s
其二,可以提补充性意见。这也是正面角度,所谓“补充性意见”,指的是作者未曾提到的,或点到为止但未展开的。补充性意见,于作者是补遗拾缺和借鉴;于读者自己是阅读中的受到的启发和心得。使作者的意见更加丰富、完善。( p5 V6 k t$ `9 b/ G
7 Z+ @0 R' g9 ], i5 H* a 比如,石子云:“不仅仅是阅读,听会也是如此,今天开常务会,领导说了1分部署,9分落实。我听了这个话,觉得很好,这个句式也不错。我接着想了哈,其实决策也很重要,所以就写了一句:5分决策,1分部署,4分落实。决策不准确、不充分,研究不深入、不透彻,部署下去,会出很多问题。再想想,这个541分配合理不,怎么是合理的分配,应该有人研究过,也应该要因事而异,应该有这方面的资料,准备找来看看。”! f" q+ a* p- w- l" O
! v. s: n3 n& W 又如,OUCnhx评论:“带着思考去读书,写下自己的想法,随时记录自己的思维火花,日积月累,定会有所进步”
* t- f5 C$ p2 I; B
, P- a$ ?5 s5 r K" {/ m 其三,可以从反面角度提质疑性意见,即与作者观点相左的或批评性的意见。你不赞成什么?为什么不赞同?你又是什么意见?都可以提出来与作者探讨。
7 G$ f/ A( R& c$ p8 o, h' ~2 c6 {& m& @3 k% F+ V
比如,我在对一则小通知肯定之后,又指出:当然,这则通知也不是没有瑕疵。比如,“由集团团委主办的…”中的“由”字、“到场观众”之“到场”似嫌多余,“实力唱将”还可斟酌。- N8 V2 s/ j: W u+ J9 q" q+ E
& E( d, T5 b4 \
]6 v6 d8 g, s5 ]& C) B 2013.4.11草,14定稿于长安茅庐
2 _9 f2 t }6 M. A2 R U* ^& o
M9 N2 ^( ?5 _/ }1 p2 c0 D4 t4 i$ 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