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关键在于“干事”两字。干事正如士兵戍边、农民耕田,不仅是应尽的本分,更是立命的法则。作为领导干部,不但要有想干事的动力、敢干事的魄力,还要有干成事的举措、不出事的坚守,唯有“四事”兼备,才能干出成绩、干出实绩。
# ]! E+ G( j, F! z% l 一、想干事就是要有执政为民的情怀,以真为先惠民利
, w2 U3 H3 d9 g1 B4 l4 G “想干事”是干好一切事情的内在动力。领导干部的权力来自于人民,只有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真正深入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才能使我们的各项工作更好地符合群众意愿,更好地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支持。
# d* g' p% `/ \. S5 t. E0 g 为群众办事不在大小,关键是要真心真意。致力于为群众办好事、让群众好办事,在认真解决好“衣食住行教医保”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问题的同时,不断增强服务意识,优化服务环境、健全服务体系,着力解决好“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 k/ r7 Q( @) E: D2 N$ E/ h5 ^' [ 二、敢干事就是要有担当责任的勇气,以干为要求突破
( ]9 U! H; ^! W- g3 G 有了干事的愿望还需要干部身体力行“敢干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检验每一个领导干部身上是否真正体现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
4 J8 p* u8 }4 k$ G 处在改革攻坚期、社会转型期,大干“则难者亦易矣”,不干“则易者亦难矣”,尤其需要领导干部有直面矛盾的勇气。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进一步硬化工作作风,严肃整饬“庸懒散乱软”等不良风气,更加注重一线锤炼干部,以“敢于亮剑”的责任担当、“钉钉子”的韧劲狠劲、“久久为功”的坚定信念,自觉深入到项目建设、园区建设、扶贫攻坚、生态建设等重点工作的第一线,深入到矛盾突出和问题集中的最前沿,敢啃硬骨头,敢于挑大梁,不断破解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难题,在新的“赶考”路上交上一份优异的答卷。 6 S" d& ~9 B# Z2 ^9 \
三、干成事就是要有善做善成的追求,以实为本谋发展
* n0 x2 X8 `9 F) W1 x2 D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干成事是善始善终的境界、善做善成的追求,是愿望、胆识、能力和成果的综合反映。领导干部唯有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处理好“显绩”与“潜绩”的关系,在抓好当前工作的同时,多干一些发展教育、培育产业、治理环境等“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潜绩工程”,才能实现“有形”与“无形”相统一,“奖杯”与“口碑”相统一;唯有弘扬务实之风,熟练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看得清主次,分得出轻重,把握好“时”和“势”,善于“弹钢琴”,才能实现开拓创新与实事求是相统一,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统一,以扎实工作和实际成效推动一方发展。 7 { y& U, P) l0 Z7 P8 J
四、不出事就是要有秉公慎微的坚守,以廉为重守底线
4 l1 m! W6 _8 a3 A' C# V 事成于气正,业兴于风清。领导干部是我们党在群众中的形象代言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必须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展现出身正,强似劲松、不失一足;身净,清似荷莲、不染一泥;身硬,坚如磐石、不忘一念。做官,一言一行廉政为本;做人,一思一念正气为先;做事,一生一世两袖清风。既干事,又干净;既有本事,又守本分;既注重大节,又管住小节,当一个既干成事,又不出事的人民好公仆。 作者:岑万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