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段论”写作法
9 v. H6 \8 i( `3 a
$ S& ?# R3 X9 o
一、把情况搞全、弄准——搜集材料阶段
@1 W. d$ H& E K
1 j. ~" [' o% _, _ 客观存在的各种情况是总结经验和写文章的重要源泉。把情况搞全、弄准是搜集材料的过程,也是积累感性认识的过程。不论是总结经验还是写文章,首先,要广泛搜集材料。要有一定量的素材作基础,搜集的材料要全、要准、要精,要有典型性、代表性和可靠性。主要搜集三方面材料:一是上级精神。包括上级文件、领导讲话、会议材料等;二是本级实际。包括开展工作的主要举措、取得的成效、经验和体会、困难和问题以及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事例;三是外地经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应当重视借鉴和吸收外地创造的新鲜经验。只有搜集到全面、准确的材料,才能客观反映实际,用全面、系统的观点思考具体问题。其次,要充分占有材料。仅把材料拿在手上不能叫“占有”材料,只有放在大脑这个加工厂里经过加工制作才能称得上对材料的占有。要认真细致地研究搜集到的材料,围绕主题深入思考,筛选出各种有效的信息,不断加深印象和理解,形成对材料的初步认识。但是,这个阶段对材料的感知还比较粗浅,印象也不很清晰,还处于感性认识阶段。第三,要认真甄别材料。在纷繁复杂的材料中,要特别注意区分直接材料(原始材料)和间接材料,把直接材料和间接材料放在一起分析、对比、鉴别,看能不能互相印证,有无矛盾和问题,从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为进一步加工制作材料奠定基础。
2 ] ?% e1 Q" n) e7 L
, j) d2 q& }/ {$ f$ P4 N6 l
二、把材料掰开、揉碎——消化材料阶段
e. @ b% h. _1 Z" h; X$ p
. L7 |+ X W( \6 o( q
把材料掰开、揉碎是消化材料的过程,也是感性认识逐步升华、由量变向质变逐步发展的过程。消化材料的方法:一是分析、综合的方法。分析是把一个问题划分成若干部分分别考察,综合是在分析的基础上把各个部分联结为一个整体进行认识。分析是综合的基础,综合是分析的结
8 A2 Q& v6 O& {( A, X2 j; G4 ~
8 _: K1 D# E& o. N! s7 ~4 k! l+ b4 t果。通过分析综合,先前积累的感性认识进一步深化,对材料的认识和理解更进了一步。二是比较、交换、反复的方法。这是陈云同志的思想方法,就是通过变换角度、转换视角对材料进行再分析、再综合,是更高层次上的分析和综合,能够实现“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过程。只要方法对头,肯下工夫,每一次比较、交换、反复都会有新的收获。三是归纳、提炼的方法。经过多次分析、综合之后,对材料的理解和把握更趋于本质,通过大脑的加工改造,我们会形成自己独有的看法,对材料的占有提升到新的高度。有时我们虽不能从搜集到的材料中直接归纳提炼出有用的观点,但通过对这些材料的抽象、加工,发散思维更加活跃,可以形成与主题相关的其他新观点、新看法和新思路。四是创新、发展的方法。紧密联系实际是创新、发展的前提条件。运用创新、发展的思维,从客观实际出发,对分析综合、归纳提炼形成的观点、意见和看法进行加工改造,努力寻找与主题、论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使这些观点、看法和意见以及经过多次筛选保留下来的材料更加贴近主题,更好地论证观点。五是讨论、调研的方法。总结经验和写文章是复杂的思维活动,其过程并不完全是一帆风顺的。遇到“卡壳”现象后,许多人往往关起门来苦思冥想,但却收效甚微。实践表明,座谈讨论、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能够触动灵感,启迪思维,让人的思想产生火花,茅塞顿开,同时避免闭门造车、脱离实际。
( D5 g3 d; D- p7 b4 u
1 U6 I4 W. `2 k5 U
三、把关系摆正、捋顺——组织材料阶段
9 l5 V) S5 ]- g9 e1 T) D0 }
" R9 p% U3 I& W2 q# Q" V' }/ l
把关系摆正、捋顺是组织材料的过程,也是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李瑞环讲过,对我们占有和经过加工的材料“要分好类、排好队、归好堆、论好辈,不断地分,来回地分,边分边合,分分合合。这是一个寻找事物内在联系、探求客观规律的过程,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复杂到简单、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是最难的一步,也是最苦的一关。”他的这段论述揭示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需要付出的艰苦努力。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准确把握材料的实质,找出材料与材料之间、材料与主题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个过程大致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分好类、排好队。认真研究在消化吸收过程中提炼的各种观点和支撑这些观点的材料,寻找其中的内在联系,把经过重新组合和加工改造能够证明某一观点的材料归到一起,进行深入细致的比较、分析,对有直接证明作用的材料进行深加工、精加工,使其更有说服力。第二步,归好堆、论好辈。厘清主要材料与次要材料、处于支配地位和处于从属地位的材料与观点之间的关系,把不同层次的论点和材料合理安排到位,做到用观点统率材料,用材料支撑观点,使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之间形成合理的逻辑关系。第三步,拟订提纲,一气呵成。这些工作完成后,拟订提纲、起草材料就会水到渠成,不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
2 b( n" s, T( Q" y( r
( G) N' Z3 |0 k5 @ f总之,这三个阶段以及每一阶段的各个环节不是截然分开的,有时相互交织、相互渗透,但总结经验和写文章总体上都要经历这些过程。
6 f6 I! S5 }" Z# j; v
. a/ Q& k2 \, Z领导讲话稿之三么思维
4 C5 A: }5 q/ A4 O
- h4 Y9 c# Z! ~2 x9 k, G. i “三么思维”布局谋篇(从“为什么”开展活动讲意义,从这个活动的重点任务、原则等“是什么”来写对活动本身的要求是什么,从今后“怎么办”来写外围如何推动这个活动)
2 R7 s. @: @+ u' }3 \* d: C( M7 |; [+ c% l9 r+ \! k/ r
“五性思维”突出意义(为什么:可能性与竞争性、必然性、必要性与迫切性,重要性)
! c* ~' N: l7 e; l; T, U! D
7 Q& f. ? \/ p9 R! S$ `# ~ “是什么”写任务要求(是什么思维:“活动本身”的重点任务是什么,重要环节步骤是什么,指导思想是是,
1 ?; Q' G! {* U3 B! S活动原则是什么,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是什么等) ' v9 c) `6 Z2 C$ v8 M
# n% y/ ]9 |9 L
" C. \8 b$ ?9 |7 n4 _/ Y
“七有思维”组织推动(外围推动活动怎么办:有组织领导,有责任落实,有宣传推动,有工作方法、活动形式活动载体平台的系列创新,有纪律保障、过硬作风、监督检查、责任追究、考核评比、奖罚表扬等,有统筹兼顾、促进中心工作,+有财力、物力、车辆、场地、人员等保障,有领导带头,有个人学习和集体培训,有时间安排,有步骤程序要求,有活动对象范围的要求,有····,还有····永无止境的“有”)
! a4 n3 S1 N, P3 ~1 z8 @6 A- R8 J* ?! R8 s
动员会领导讲话稿如何写?一首打油诗总结:
; q# [! L! Q; w5 J5 d6 j
! O3 k; i) k4 w' n+ n
“三么思维”布局篇谋,
' ^: p3 a6 o- r. m @0 D8 C. {# ?# V, A7 o& _
“五性思维”突出意义,
: O h; W1 Z$ I: L7 X! ~2 @4 {2 h
“是什么”写任务要求,
# a! b0 B' b8 L$ c( T) }/ T' H3 ]
' a0 W% j* G7 Z, N2 Z1 W a R “七有思维”组织推动,
) C. w' I! ]3 u" K. _1 K
: e7 M3 F$ I6 O+ h “开放思维”结合实际,
* C2 G! i6 ^& u0 Q. @
+ m) T8 u) A) B! Z- R “加减乘除”变幻无穷!
) t' V1 A' A1 T; Z1 `( q u
" ?" F" _: A6 |+ B' e1 D: P& Q 动员会讲话稿写法之一既公文论文写作五性思维
! X# ?) V) D- H7 \6 E! _/ Q) I [
* Z8 H5 p# P9 C, }( F6 \; M
讲课程序:
, e" m. C- d: a, M& f8 K7 v7 H
' J0 ~4 W# z+ M# S g: y 1简单明了理清动员会讲话稿的基本思路结构。
6 t) n+ I9 R) v* Z5 Z/ `2 m/ r7 @% H" P
2如何展开“充分认识某活动或某项工作的意义”的“五性思维”。
% l0 S% N- D& t5 V2 F1 [5 a- w, b! b3 ]4 K4 S ^7 \# s$ j8 O
3如何展开“加强组织领导”的“五有规律”
1 l& a/ w4 {8 [
# K* B5 B# G; N( i. R* H. y 注:“五性思维”和“五有规律”中的“五”均是虚指,可以是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 @# O" I/ u" s- W/ c6 G, O ^! S6 v0 H: X# |; S Y2 R& c" ^: T9 w+ U% b
4小结及学习方法感悟。
; W: x3 e! |6 K' e, o; g+ Q
$ b# i# F" h* m' u n5 Q" G( Q; S1 ^
% I4 v# @2 S+ K$ K
" G5 ^7 e t* r& ]
二必须进一步认清开展整治行动的重大意义。(为什么要开展这项活动这项工作,因为意义重大)
2 S% e( y4 m1 b# n' Y& [" L, g# V& L& j2 G
如何写某项活动某项工作的重大意义:1写竞争态势凸显重要性。2存在问题凸显必要性性;3客观形势倒逼迫切性。4落实上级精神和战略部署及路线方针显示必然性。(如何回答为什么?可能性、必然性、必要性、迫切性、重要性)
: D- ?/ q! a' `0 o
2 _ ^# R; A+ u* b" R$ r' \二是必须进一步赢得广大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怎么办之一)
' A& q- |) h, }! M! x* t. s
! Q7 |- I, D7 y" {; u0 v
如何赢得?要宣传。
" H* B- O/ G( b J7 D: l, w# n/ F9 M
三是必须进一步理顺各种利益关系。都理顺哪些关系?一是要理顺好重点工程与当地群众的关系。切实解决好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二是要理顺好重点工程与当地村支部的关系。发挥基层组织作用。
/ _- i6 s, z* |4 d0 t$ v
/ ?. g0 x3 P, s( U3 m! U# K( o' \四是必须进一步明确各部门的职责。明确哪些部门各负什么责任。
8 C' U# w, v8 A' }7 U$ c! A" P. R c ]0 S
五是必须进一步加强整治行动的组织领导。一是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二是要严明纪律。奖罚有度。
% Z/ n p. j' _6 E7 U$ d7 r, c: ^9 x& O8 o# w/ r/ {3 f
六结尾:总号召,总动员。
4 U& V. K6 [! K- N/ K5 @' t" H
! L5 ^# Z* V1 s- E. U* b8 e: K$ T4 g
改写该提纲,主体部分可以是:
& I& b5 j' z' @- N; c
2 _; U& ^0 @. N2 H( Z; H+ ^一进一步认清开展整治行动的重大意义。
& ~( g9 c6 O$ v- C4 a2 O, b
7 z0 f; K& D2 T8 d9 ]二把握开展城区工程建设环境整治工作的重点:必须进一步强化宣传赢得广大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必须进一步理顺各种利益关系;必须进一步明确各部门的职责。
5 Q9 W* i* j/ J
7 `) }8 T5 X4 G- ?三进一步加强整治行动的组织领导。一是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二是要严明纪律。奖罚有度。
; i- n# k, d3 _: ~' c* P. n$ Y' r: a4 g* a1 g1 W7 N1 V
这说明,两个提纲只是显示方式不同,其基本思路哦还是为什么开展这个活动,开展这个活动的工作重点是什么,或应注意的是什么,怎么办才能推进这个活动。
( _0 O% X/ s4 g f$ G0 u ~9 T5 W) F2 F* d: ^
文章形式变化了,本质思路思维模式没有变。
# d4 I- A+ _6 b5 D P1 y; V5 y& ~0 y7 ^ d5 A( Y) m) v
3在首届花炮文化节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6 j; C$ M; g6 j7 o1 g0 D
/ P/ O2 H! ^: m( G 一开头:背景、会议目的、其他。
5 J. _' g3 @3 j6 U/ G
; f+ s2 Q, t3 ]! q/ |; u二第一个问题:万载为什么要举办花炮文化节。--还是统一思想,认识意义。因为有历史条件有光荣传统;有学习的对象目标;有政协呼吁等。
1 C2 {7 q, `& ~4 q h6 @" ], V: ~' O! ?" i6 l$ Q
第二个问题:举办花炮文化节万载准备好了吗—准备好了,鼓励激励,增强信心;重点工作是什么,重点工作已经预备好
) k& g* B* ^6 L: M- d, o& g1 d
# j% r* i) Q6 b一是万载举办花炮文化节,有着众多的企业支持。二是万载举办花炮文化节,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三是万载举办花炮文化节,有着浓厚的喜庆氛围。。五是万载举办花炮文化节,有着坚实的物质基础。总之,通过这么多年的努力,万载已经具备了举办花炮文化节的各项基础,全县上下一定要对举办好首届花炮文化节充满信心、坚定信念,凝神聚力、聚智聚力办好这次盛会。
# m1 E0 n9 h& K; t+ J5 ?7 F
4 a$ ?. u9 ?; r三第三个问题:举办花炮文化节的总体要求和原则—如何办节日?
5 ~/ T R; V% l W2 r! [
4 }9 g4 J/ T& C. I" s4 |/ N一是要大力营造浓厚的节庆氛围。二是要进一步细化工作方案。三是要把举办花炮文化节与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
, u }, ?. [. U0 m
- X; F+ d. {; q1 }% K2 N4 @ \借此机会,我就当前几项主要工作再强调一下:一是安全稳定工作。二是抗旱工作。
" W8 R ~0 J/ u, ]
: C- f. ^3 A& O M$ q8 e5 d ) S* j1 D$ ~: E3 ^; Q